前途茫茫,险阻重重,我重整旗鼓,独自从深渊起步,辛勤地攀登漫长的上坡路。——多玛斯·牟敦,《七重山》
后浪入海:我们为何工作?
我常常在想,为什么我这个刚踏入社会不久的00后,也开始聊起“职场”了?这个话题似乎更属于上一代人。按理说,应该是那些成功人士来给我们00后传授经验、灌点职场鸡汤才对。可现实是,我们的青春太快被卷入了生活的洪流——还没走出校园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就被推上了竞争的跑道。实习、面试、试用期、出差、职场关系……这些词在短短几年间成了我们生活的常态。
有人说,我们是“整顿职场”的一代。可在我看来,我们并不是要去颠覆什么,而只是希望在规则的夹缝里,活得更轻松一点,更像自己一点。
说到底,我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朋友,没有大腹便便的肚子去装下那些老油条的经验,也没有油腻世故的圆滑,更没有三五十年的江湖阅历去淡然看待每一次PUA。我尚且羽翼未丰,却已经要面对成年人的全部课题——责任、压力、选择、方向。
更现实的是,我们这一代所面对的职场,早已是一片饱和又加速内卷的海洋。上一代人进入公司,或许还能期待自己是一颗“螺丝钉”,沿着清晰的路径慢慢被拧紧;而我们一入场,就被要求成为“多面手”、“即战力”,甚至是“自带资源的个体”。
身处这样的时代,我能感受到我们这一代拥有更强的自我意识与对公平的敏感。我们不再盲目遵循“忍耐换升迁”的旧逻辑,也不愿再让体制定义人生的价值。这种觉醒,让许多前辈不解,却也迫使着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价值体系。
在这场由新世代发起的整顿浪潮中,我更想关注的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:工作,对我们而言,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谋生的工具?是自我实现的途径?还是我们渴望归属与意义的地方?
带着这些问题,我踏上了自己的职场旅程。这篇文章,就将从我的视角出发,尝试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:在巨变的时代里,我究竟希望拥有怎样的工作观?
希望我的文字能与屏幕前的你产生共鸣,让我们在不确定的时代和职场里,一起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、归属与呼唤。
于安稳信靠之中,栽种工作之道
建立合乎圣经的工作观,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区分主次,尤其要清晰地划定事业和职业的界限。事业与职业的分别在于动机与尺度。职业是维持生活的手段,让你得以吃饭、养家、履行世俗责任;事业则更像是生命的延伸,是你愿意倾注时间与热情、把自我投入其中以求成全的长期志业。职业可以是阶段性的、功能性的,不必占据全部身份;事业往往带有稳定的呼召感与意义感,它把人的才能与价值观连结起来,使人觉得所做的事“值得为之付出”。当我们把职业当作唯一的身份来衡量自我时,容易陷入功利与焦虑;若把工作当作通往更大呼召的途径,生活则可保留空间给成长、反思。
而要拥有这样的眼光,必须先从信仰的根基出发,重新认识工作的本质。在圣经中,工作是人类实存的基本情况。亚当堕落后受到刑罚,“你必终身劳苦,才能从地里得吃的……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,直到你归了土。”(参创3:17-19)然而,将工作仅仅视为一件苦差事,是堕落后的结果,绝不是神对工作的最初心意。从《创世记》第一、二章就可以看出,神本身就是一位工作者,祂从第一天工作到第六天,到了第七天安息了。使徒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,也勉励信徒不要游手好闲,而要勤勉、安静做工,吃自己劳碌得来的饭(参帖后3:12)。因此工作是人被造之初所赋予的尊严与使命。
如今,经济下行,企业裁员风波愈演愈烈,很多年轻人没出校园就害怕失业,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焦虑。如果我们只是把工作当作安身立命的依靠,就难免被焦虑牵着鼻子走;真正的基督徒入世,却不属世,要看见择业过程中有神的带领,把工作看作神圣的托付,用平凡的劳作回应上帝的创造心意。
年轻是身心最好、弹性最大的时候,没有那么多包袱,对生命的转换与调整有最多可能性,最该保有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而不是被焦虑驱使去追逐一份“稳定”。可不可以暂时放慢脚步,多给梦想留一点空间呢?不去计较回报率,只专注于那些真正能让你心动的事。
一切不自然、忙乱而急躁的工作,无论源于贪婪、恐惧,或任何过度的激情,都不能真正算是为主而作。因为上帝从不呼召人以混乱的心去事奉祂,祂所悦纳的工作,必是在安稳、清明与信靠中流露出来的。
因此,很多事物,其价值的积累是急不来的。它们的深沉和美好,需要时间去慢慢地浸润,去全情投入地体验,去努力付出,直到某一天蓦然回首,才会渐渐感受到那份深沉而美好的温存。
职场是神塑造我们人格、锻炼忍耐与信心的场所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,遭遇多大的难题,或从事多么微小的工作,这都只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个环节,一块基石。这段过程看似是为了眼前的目标,但实际上,它所积累的每一次经验、习得的每一个教训,对往后的自己,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上,都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派上用场。
学习成为神所喜悦的打工人
关于工作,许多人习惯将“适合”与“不适合”挂在嘴边,然而,多数时候这不过是一种未经证实的自我设限。
那些轻易抛下一句“因为我不擅长”就选择退缩、或总是挑三拣四的人,实在令人心生遗憾。我们不应该被“我就是这样的人”这种认知所束缚,而应该持有“我也能做到”的信念。不断去磨练自己身上那怕是微小但胜过他人之处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坚实道路。
面对职场,我也有几点对于年轻就业者的分享。首先,工作上遇到暂时的挫折不代表你该换工作了,因为适当的挫折是人成长的契机。自己与上司、同事、部属的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?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?这些都是应该虚心检讨的。年轻人最忌眼高手低,如果稍遇点小挫折就拍桌子走人,在任何的工作领域中都很难有良好的表现。
其次,不可好逸恶劳。“殷勤,不可懒惰”(罗12:11)是保罗对所有基督徒的期勉。在小事上忠心的,在大事上才能忠心。教会的服事如此,职场上的服事也是如此。唯有殷勤,才能荣神益人。最后,我们当防止自己成为工作狂,过度耽溺于工作中,从而逃避生活中的其他责任。
对于如何选择行业,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思考,帮助我们分辨上帝的呼召:
第一,辨识自己的恩赐与责任
上帝在创造每个人时,都赋予了独特的才能、兴趣与气质。选择工作的起点,应在祷告中聆听那份内在的声音——我被造为何?我能以何种方式荣耀那位造我的主?
第二,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成本
观察你所处的环境、社会,是否存在未被满足的痛点、不公义的现象或急需改进的领域?评估自己从事哪一门工作能对家庭、社会产生最有价值的贡献,并扪心自问二十年后是否无怨无悔。客观审视你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竞争力,是否已经具备解决实际问题、为他人带来价值的可能性?如果尚未具备,想想你愿意投入多少时间、金钱和精力去装备自己,以胜任这份“使命”。
从“我愿”到“祂旨”的喜乐顺服
我若以喜乐的心顺服神的旨意,并甘心行在祂为我预备的道路上,我心中便有神的爱,因为我正在一点一点变得像祂,而祂就是爱。一个顺服的人不是被动地屈从,而是以爱的自由去回应那位造物主的邀请。当我学会以喜乐的心接纳神的安排,工作便不再是任务,而成为与祂同在的场所。
然而,当我把工作的意义仅仅系于“我想得到什么”时,一切都会走向虚空。如果我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,是它能否让我更舒适、更有地位,能否换来温饱、财富、美或乐、成或败,那我终究不会满足。因为那样的工作,只是为自己意志的延伸服务;它使我越忙越空,越拼命越干渴。我的心不被喂养,因为真正的粮食是“行我父的旨意”。神创造了我,也创造了万物,乃是要借万物将祂自己赐给我,而非让我在万物中寻找替代祂的对象。
因此,我们工作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拥有,而是为了参与;不是为了实现自我,而是为了回应神。工作本身并非罪恶,反而是恩典的载体,它是神呼召人参与创造的方式,是祂让我们在现实中与祂同工的舞台。若我们能在工作中学习爱人,尽力、诚实、公义、怜悯,那我的劳动就已成为敬拜。
我们将工作细心做好,以爱与尊重来对待工作的本质和性质,并且始终不忘记工作的真正目的是将自己与神的旨意联合起来。
当然,上帝有时会容许我们陷入一种疯狂的、身不由己的劳作,我们没有直接犯什么错误,而是因着罪已经深入我们所身处的世界。我们的社会被贪婪和效率笼罩,我们也难免被卷入那种节奏。但在这样的现实中,我们更要学会忍受,要清楚分辨哪一种工作是顺应神的意思、滋养生命的劳作,哪一种则是违反自然、消耗灵魂的枯干。前者使人靠近神,后者让人远离祂。唯有当我们在工作中学会真实、归属与爱,才算是真正走在那条“为主而作”的路上。当劳作成为爱与顺服的延伸,我们才能在职场中活出真实的生命。
“我”的尽头是“祂”的起头
2023年,对我而言,是一个真正的分隔点。那一年,我不仅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实习工作,更是下定决心要跟随耶稣基督,这成为我生命与工作轨迹的转折点。
回望那段日子,我看见自己的转变:从抱怨到安静,从焦虑到信靠,从自我中心到渴望与祂同行。感谢神,若没有那段经历,也许我不会如此真实地体会到人的有限,也不会如此深刻地经历到神的恩典。
两年前我走出舒适区,初入职场。我不知道我是谁,我需要用旅程和工作来定义自己,来证明自己的存在。至于我奔向什么,为了寻找什么,一切都是未知。可是我并未真正从学生思维中走出来,习惯等待被安排,也期待事情能按我的意愿按部就班地发展。现实中的每一天都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,而我永远都在准备不及的状态里。
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快让我身心俱疲,自己一直依靠的小聪明和应试技巧,在工作的重压下,是多么的无力且不堪一击。我忍受着工作任务一遍遍的退回重做,也忍受着带教老师的白眼,我在不断的内耗中消耗自己,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和希望。
遇见耶稣之前,我从未想过何为耐得住工作的坎坷。工作要么繁杂,要么苦闷,多半是既繁杂又苦闷,我想象不出别的滋味,直到祂进入我的日常。初信的那段时间,我每天都跪下向神祷告,恳求祂帮助我,也深知唯有神能帮助我。那是我第一次切身地体会到,大卫在诗篇中那些痛彻心扉的呼求。
后来,所幸自己的心态得到及时调整,变得乐观积极,也将从前的消极工作观彻底丢弃。实在感谢神,祂为我预备了一位职场阅历老道的弟兄给我指点迷津。此后我一点一滴地积累实务经验,在缓慢而坚实的步履中逐渐成长。最后实习工作圆满完成,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为我后续求职提供有力背书。从中我最大的收获如下:
真实工作环境中强调的是能否即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。过去在课堂上,我们追求的是答案的正确,而在这里,大家只在乎结果的可用。而那时的我太习惯于在预设好的轨道上奔跑,享受着路径清晰带来的安全感,却几乎没有独自开辟一条新路、解决复杂问题的勇气和能力。而我最大的问题,是太把自己当回事,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。我必须舍弃那紧握不放的自我,好让自己的心全然顺服在神的爱之中。
当我学着放下自己,承认自己的软弱,定意跟随祂时,就发现脚下的路一步又一步,都被祂实实在在地托住了。祂是信实的!
如今回望这个分隔点,心中唯有满溢的感恩。
感谢主,因祂的爱和保守,我得以在这条职场成长之路上,寻得真正的真实、归属与呼唤。
在职场中寻找最美的祝福
我确信还有很多同龄人会不惧地踏入职场的旷野。也许和从前的我一样,他们正经历着煎熬和迷惘,正如牟敦在《七重山》中描述的:前途茫茫,险阻重重。他们需要扶持和最美的祝福。这其中大部分人都不认识神,但同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,祂竟然呈现为一个“人”的样子,是主道成肉身降临,为挽回无法自救的罪人而甘心牺牲。
是啊,不论在职场还是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跌倒后爬起,重整旗鼓,揽风而行。神广大得胜过一切,又常常细微得如一首怜悯与哀伤的歌,轻轻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,祂一直给人信心和希望,使我们确信:再没有任何一种困厄的人生是没有救恩的。
上帝在哪里?这世界,哪里像有神的样子?这些确实是年轻慕道者在问的问题。这样的疑问让他们显得赤裸而脆弱,同时也提醒我们自身同样在迷途中徘徊,也同样在无声中被呼唤、被寻回。
我们不需要被别人定义前路,更无须复刻谁的足迹。我所迈出的每一步都独一无二,我是耶和华上帝所造,祂始终与我同在,祂会给予我最正确的指引和前路!难道还有比这更丰盛的回报与奖赏吗?感谢神,一切的成长与所得,都是祂的祝福;一切的荣美与荣耀,也都当归于祂。
主啊,若我仍要奔走,请赐我脚前的光;若我仍要劳作,请让我的心不离祢的平安。愿我的手能成为祝福的器皿,愿我的路,无论通向何方,都终归于祢。阿们!
注:本文为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。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福音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!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