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老的长辈步入60岁前后,便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——老年时光,这一时期,不仅是岁月的延续,更是年长者灵性果园成熟的季节。过去的岁月里,他们播种、培育,滋养出生命中的美好品格;而如今,年长者有机会完成那些尚未成熟的部分,也能欢喜地品尝已经收获的甘甜。此刻的时间,仿佛被恩典放慢,让他们有余裕去回望、整合、并使人生中那些被忽视或搁置的片段,得以归于完整。
一种新的热情
诗人罗伯特·弗罗斯特在名句中写道:“但我还有诺言未履行,在入睡前仍有路要行。”这几句在中年时格外贴切,提醒人们要继续前行、肩负责任。然而,当我们年过六旬,它的力量便逐渐消解。因为此时,每一天都弥足珍贵,道路的尽头已在眼前,年长者的“里程”不再无尽。许多诺言已经实现;即使活到100岁,日子也转瞬即逝。剩下的时间已不多,但这并不让人恐惧,反而激起一种新的热情,带着灵性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渴望,认真地过好每一天。
年轻时,人们常常没有察觉内心深处的声音,因为自己总是急匆匆地往前赶,追求效率、完成计划表上的每一项任务,渴望激发全部潜能。而如今,身体已不允许自己再那样奔忙,思绪也变得缓慢。于是,年长者的旅程从外在的寻求转向内在的平安。过去那股“必须去做”的冲劲,渐渐化为一种“愿意去存在”的平静。
当年长者放下那些不断在心中唠叨的“本该做、可以做、没做到”的声音时,便会获得了一种深层的自由。正如诗人梅·萨顿在《如今我成了我自己》中所写:
终于,我成了自己。
这花了时间,许多年与许多地方;
我曾崩解、动摇,
戴过他人的面具,
疯狂奔跑,以为时间就在前方,
仿佛它在警告:
“快点,不然你会来不及。”
如同果实慢慢成熟——
饱满、平静、奉献;
它坠落,却不耗尽根的生命。
于是,所有诗意的一切,
在我心中成长为一首歌,
被爱所栽种,又被爱所滋养。
老年的生命,不仅是衰老的过程,也是再次看见自己的契机。身体的确在衰弱,皮肤有了皱纹,但非物质的生命,灵魂却愈发光滑宁静。过去失败的紧张褶皱在松开,虚妄的幻影在褪色。我们越来越能信任上帝所谱写的和谐之歌,那首“由爱扎根”的歌。
这一份信任,让年长者放下自以为的掌控,脱去虚假的自我,直到灵魂得以释放。年长者不再执着于自己“曾以为该成为的人”,而是渐渐透明,显出那被岁月与爱熬炼过的真我。在这成熟的年岁里,年长者终于能温柔地说:我成了神所喜悦的自己。
有伤口,有恩典
我从许多年长者身上学到,他们所需要的,不是呐喊式的鼓励,而是带着怜悯和理解的声音,一种能体察到衰退与失落的声音,同时也不忽视老年中仍然存在的喜悦与满足。许多研究者和作家喜欢把晚年称为“黄金岁月”。不错,老年确有金色的光泽,但那些失去相伴半世纪配偶的年长者,或被严重关节炎困在轮椅上的九十八岁长者,他们都会告诉你:生命的最后阶段,既有恩典,也有伤口。
如今关于“老去”的书比比皆是,书名常常带着“有意识地老去”“创造性老去”“成功老去”“正念老去”“健康老去”等字眼。许多却未能触及八十岁以后真正面临的处境——死亡的现实逼近、身体的逐渐磨损、精力的衰退、记忆力减退、生活空间与物质的不断缩减、愿望清单上的项目越来越少、挚友与亲人的一个个离世、以及频繁而复杂的健康问题。
当然,生命的暮年并非只有失去,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恩典随之而来。比如:能更自在地做自己,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;早已脱离了“必须成功”的压力;能轻易察觉生活的喜悦;拥有值得反复回味的记忆;不再需要到处奔波;洞见更为清晰,智慧渐渐沉淀;有足够的时间与珍爱的人相处;心灵更平和;感恩的理由却越来越多;对“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”有了成熟的体认;爱的容量,也在不断扩展。
而最宝贵的是,随着年岁的增长,我们拥有了更多机会,让内在的良善与爱得以完全展开。衰老,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有意识地把自己重新转向内在生命——那才是比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更可靠的避风港。因为生活的步伐放缓,无私之爱的根得以扎得更深,那爱的果实也能更加甘美丰熟。年老的长辈渴望让自己这一部分的生命更坚实、更成熟;不想错过此生的任何一段珍贵时光,并盼望通过那份温柔的同理与怜悯,让自己的存在,成为他人生命中的祝福。这便是“黄金岁月”美好的一面。
灵魂愈发丰盈
我的爷爷已经九十岁高龄了。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纹路,却也在他心中写下了更多的慷慨。他越来越成为一个宽广的人,一个懂得给予的人。年轻时,他或许更看重工作的成就与生活的稳定;而如今,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余年里,回应那位赐他一生的主。他愿意委身神,也愿意把教会的各项需要放在心中。无论是教堂的修缮,还是传道者的生活资助,他都殷勤地为之祷告,并慷慨地奉献金钱。
还有一次,在探访主内养老院的过程中,这些年迈肢体的身体逐渐虚弱,但他们的心智依然敏锐而专注。他们拄着拐杖、推着轮椅、借助助行器来到会议室,几乎无人能完全摆脱这些依赖的工具。虽然他们有时不能立即回忆起某个细节,但在我们交通的过程中,他们始终保持清醒与投入。他们的开放、好奇与求知精神令我深深敬佩。
令我感动的是,他们毫不掩饰地谈论衰老带来的影响,这份诚实让我谦卑,也让我对晚年生活有了更深看见。以下是我从他们口中听到的一些话:“那些曾经重要的事,如今都不那么重要了。”(学会放下曾执着的价值。)“上帝并不期望我完美无缺。”(接纳真实、不再苛责自己。)“我一生中总有人把我从坑里拉上来。”(对曾经帮助自己的人心怀感恩,也信任未来依然会有人在。)“我每天早上穿衣服都要花越来越多时间。”(身体机能逐步退化的写照。)他们讲述自己的处境和心路,他们的分享让我笃定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。
在人生的暮年,他们不再以速度衡量价值,而是以爱、平安与感恩的深度面对每一个日子。他们的身体或许逐渐衰退,但灵魂愈发丰盈。他们让我看到,真正的“老去”不是凋零,乃是生命的果实正缓缓成熟,散发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香气。
当我们仍愿伸出手去祝福、去倾听、去微笑,那一刻,我们已在活出年老的尊荣与丰盛。因为主的恩典并不会随年岁的消逝而减少,反而在每一道皱纹,愈加显得深厚而真实。
注:本文为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。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福音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